伴随A股2024年年报收官,光伏行业仍在亏损中加速洗牌。
数据显示,申万行业分类中的67家光伏设备企业已全部披露2024年年报。其中,36家企业去年实现盈利,占比过半;13家企业去年盈利正向增长,占比不到两成。
AI识股
主产业链企业盈利承压
具体来看,光伏主产业链企业仍是亏损“主力军”。
首先是硅料硅片环节,7家企业全部面临亏损。
受多晶硅价格持续走低影响,大全能源去年实现营收74.11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54.62%;归母净利润亏损27.18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47.17%。
需要指明的是,大全能源去年更大客户的销售占比为21.51%,前五大客户的销售占比为75.57%,面临客户集中度高的风险。
2024年,通威股份实现营收919.94亿元,同比下降33.87%;净亏损70.39亿元,同比下降151.86%,出现上市以来首亏。
其次是电池组件环节,13家企业出现净亏损,占比超过60%。
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在致股东的信中表示,2024年成为公司上市以来最困难的一年。
与上年同期相比,隆基绿能归母净利润由盈转亏至-86.18亿元。隆基绿能将此归因于行业供需错配非理性低价竞争影响,行业各环节产品价格和毛利率大幅下降。财报数据显示,隆基绿能去年硅片及硅棒毛利率为-14.31%,较上年同期减少30.19个百分点。
晶澳科技同期净亏损46.56亿元,其中去年第四季度亏损已达41.72亿元。在行业机构InfoLink公布的2024年全球组件出货排名前十中,晶澳科技与隆基绿能并列第二。
位列上述榜单第三的天合光能去年实现营业收入802.82亿元,同比下降29.21%;归母净利润亏损34.43亿元,同比下降162.3%。
2024年,天合光能组件出货量超过70GW,但光伏产品毛利率仅4.3%,较上年同期减少10.24个百分点。
不过,仍有部分企业依靠储能等业务实现业绩逆势增长。
阳光电源去年实现营业收入778.57亿元,同比增加7.76%;归母净利润110.36亿元,同比增加16.92%,均为近年来新高。
多重行动应对行业寒冬
面对当前行业不确定性,光伏企业正通过裁减人员、赴港融资等方式过冬。
数据显示,共有46家光伏设备上市公司的员工总数去年出现不同程度缩减。
其中,隆基绿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阿特斯、东方日升以及爱旭股份的员工总数较上年同期分别减少37213人(占比49.57%)、12969人(占比25.8%)、13056人(占比30.34%)、5579人(占比26.1%)、6877人(占比45.16%)、6674人(占比46.87%)。
在A股再融资政策收紧的背景下,不少光伏企业把目光投向了港股市场。
5月8日,钧达股份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本次全球发售净筹约12.92亿港元。钧达股份由此成为首家“A+H”光伏电池上市公司。
此前,晶澳科技同样宣布赴港上市,并于4月28日向香港联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在业内看来,晶澳科技赴港IPO是为了进一步抢占海外市场份额,同时“输血”缓解公司资金压力。
截至2025年一季度,钧达股份、晶澳科技资产负债率分别达到78.95%、76.33%。
此外,多家光伏企业针对关税政策影响等海外市场变化作出回应。
隆基绿能回应称,目前公司在马来西亚生产光伏电池并出口至美国合资工厂,美国合资工厂生产光伏组件。当前美国针对马来西亚也出台了新的关税政策。相较于东南亚其他区域,马来西亚工厂面临的税率相对较低,具备一些相对优势。随着美国政策的变化,美国市场规模如何变化仍具有不确定性。公司将会继续依靠已经搭建好的供应链路径,稳步推进美国市场业务,对美国相关政策保持关注。
天合光能则表示,美国市场今年受关税战影响,存在经营上的不确定性。公司会更紧密地追踪美国政策变化,灵活调整出货量。
从“价格战”转向“技术战”
光伏行业此轮下行周期的导火索是“价格战”,而为了率先渡过难关和抢占市场份额,尚有余力的龙头企业已转向了“技术战”。
当前围绕TOPCon技术、XBC技术以及HJT技术展开的路线之争渐趋白热化。
TOPCon巨头天合光能继续力挺TOPCon技术主流地位。该公司在年报中强调,TOPCon技术不仅已明确成为当下主流的电池技术,更存在着较大的效率提升空间。InfoLink光伏技术趋势报告显示,目前包括已经在建产能在内的TOPCon产能有望逼近900GW,足以覆盖并前瞻性地满足未来数年的市场需求。
隆基绿能与爱旭股份继续加码布局XBC技术路线。
截至目前,隆基绿能已有15gW BC二代量产产能。预计到今年6月底,公司BC二代产能将增加到35GW,到今年年底将增加到50GW。随着产能的快速提升,预计从今年7月开始,BC产品产出比例将在公司整体产能中迅速提高,到今年下半年其电池自有产能产出的BC产品将达到约50%。
爱旭股份将N型ABC技术作为新时期下公司战略发展的绝对核心。2024年,该公司ABC组件实现产品出货量达6.33GW,较2023年同比增长近1200%。
需要指出的是,隆基绿能去年出现新产品失利。据钟宝申披露,2023年下半年,公司新产品出现了严重的研产销脱节的错误:HPBC1.0产品功率、成本没有与竞品拉开差距,却大规模投产,公司库存急剧上升,造成巨额存货跌价损失。公司在2024年下半年开始停产该产品,对产线进行新一代BC技术的改造升级,又造成了大量的停产损失。
同期,爱旭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11.55亿元,同比下降58.94%;归母净利润亏损53.19亿元,同比下降802.92%。
HJT技术前期投资成本较高,当前市场表现相对冷淡。
3月末,东方日升涉及HJT产能的38亿元募投项目再次延期。
东方日升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解释称,两次实施进度调整主要是受光伏行业宏观波动以及结合公司最新发展阶段所作出的主动选择。当前光伏整体产业链尚处于波动阶段,同时公司研发、生产团队基于量产阶段性成果对异质结制造工艺迭代和建设成本提出新预期,因此公司募投项目的产线建设进度有所放缓。
2024年,东方日升实现营业收入202.39亿元,同比下降42.71%;归母净利润亏损34.36亿元,同比下降352.03%。